|
|
|
|
张大千,名爰,汉族(1899—1983)出生于四川省内江的一个艺术世家,12岁时已经能画出较好的山水花鸟画,1914年继二哥张善孖之后东渡日本在京都学习印染,其间“格致兼攻”不废国画。1919年从日本返回上海,拜师名家曾熙、李瑞门下,学习诗文、书法。绘画承袭清代四僧、四王、梅清、金农、华喦等的艺术风格。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“南张北溥”两家之一,1933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。1941年有感于四川广元等地的唐代造像毁于公路建设,因此率子张心智、婿萧建初并邀请著名画家谢稚柳等数人西行至敦煌,探寻莫高窟。通过对国外资料、国内报道与敦煌石窟的对比观察,遍及莫高窟400多个洞窟,给309个洞窟作了编号。遍卖所藏明清字画,筹备开支,组织人力铲沙清窟,制办画具,招请画师等。在近三年的时间中,临摹壁画200多幅,其中小者数尺,大者数丈纸摹本及20多幅用绢摹绘的壁画,和榆林窟壁画摹本10余幅(现存于四川省博物馆)。在帮助常书鸿先生筹建起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后,于1943年秋末返回四川成都,借居于昭觉寺整理所临摹的壁画,并于1944年分别在成都、重庆等地举办敦煌艺术展。1950年应邀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个展,其中亦有敦煌壁画的临摹品。继此在日本、阿根廷、法国、德国、美国等国家及地区举办画展频得好评。晚年绘画风格突变,山水画以青绿泼墨为主,气势宏大,山水、人物画得敦煌壁画之心法,用谢稚柳先生的话说:“大千的人物画本来画的很好,自到敦煌后,他认为唐代的人物画,那种豪迈而雍容的气度是最高的艺术。所以当他临摹了大量壁画之后,他自己的人物画风,已完全舍去了原有的格调。他后期的人物画格,正是从此而来的”。20世纪80年代出版有《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画集》。 |
|
|
|
|